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 人民防空办公室
  • 扶贫开发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栏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安全监管
公众参与
服务大厅
机关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抓好能源保供和结构调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发布日期:2022-10-21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今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全力抓好能源保供、重大项目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工作,协同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在产产能12.2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以上;今年上半年生产煤炭6亿吨,其中外运3.9亿吨。电力总装机1.56亿千瓦,上半年发电量3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外送电量1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天然气产量157.6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13.7亿立方米,原油产量74.5万吨,煤制油产量61.1万吨,均有一定增长。

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并网新能源装机5653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建和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预期超1.5亿千瓦,全部并网后将大幅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稳中有进,上半年能源项目完成投资633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近70%。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大规模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各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去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折合标煤3600万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至21.2%。深入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煤电平均供电煤耗较去年同期下降8克/千瓦时,减排降耗效果显著。

风光氢储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内蒙古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布局。制定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了招商重点,确定了第一批链主企业短名单,落地了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金风科技、龙马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上半年风光氢储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推动设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金,正在推进首期100亿元基金的注资工作。

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坚持规划先行、布局先行、政策先行,推动出台了《推动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氢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1.0版)》等指导性文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将围绕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力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加快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扎实做好能源保供、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

转变能源开发方式。加快出台《内蒙古风光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方案》,谋划好全区风光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开发时序和开发方式。支持地方企业做大做强,探索以独立开发、合作合资、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推动地方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支持内蒙古区内各级国资公司与央企及区外企业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加快推动区属国企持有开发专项整治清收的煤炭资源。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国家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进度,抓好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并网2000万千瓦。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布局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全额自发自用、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促进全区主要用能行业多用绿电、降耗减碳。深入落实《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1.0版)》,着力优化电网主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配置、调控能力。推进能源绿色生产,在矿内和矿区短途运输推广光伏电站支持的新能源重卡充换电模式,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不断降低能源生产能耗水平。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以风光氢储四条产业链为重点,瞄准各领域各环节重点招商企业,协同基地所在盟市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一批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落地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力争今年补齐产业链断点、短极,2023年补强产业链短板,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配套的市场供给能力。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金的认缴和注资,推动基金以股、债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动首府新能源总部基地建设,推动内蒙古智慧运维服务公司承接央企新能源运维业务。

做强能源供应保障基地。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积极谋划“十四五”“十五五”煤炭接续产能,分类处置停产停建煤矿,提升煤炭保供能力。加快在建电力项目建设进度,强化电力运行监测,抓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确保燃煤电厂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加强煤制油气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建立煤炭、成品油和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提升应急情况下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能源安全生产,严格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能源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上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干部大会
下一篇: 伊金霍洛旗:高起点谋划多元发展
  • 国家能源局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国务院各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出入境管理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档案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 各盟市能源局(发改委)网站
    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呼伦贝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通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锡林郭勒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乌海市能源局 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网站工作年报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联系电话:0471-6659443

蒙ICP备19004088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91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菜单
    ×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安全监管
  • 公众参与
  • 服务大厅
  • 机关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抓好能源保供和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 2022-10-21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今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全力抓好能源保供、重大项目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工作,协同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在产产能12.2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以上;今年上半年生产煤炭6亿吨,其中外运3.9亿吨。电力总装机1.56亿千瓦,上半年发电量3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外送电量1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天然气产量157.6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13.7亿立方米,原油产量74.5万吨,煤制油产量61.1万吨,均有一定增长。

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并网新能源装机5653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建和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预期超1.5亿千瓦,全部并网后将大幅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稳中有进,上半年能源项目完成投资633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近70%。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大规模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各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去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折合标煤3600万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至21.2%。深入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煤电平均供电煤耗较去年同期下降8克/千瓦时,减排降耗效果显著。

风光氢储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内蒙古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布局。制定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了招商重点,确定了第一批链主企业短名单,落地了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金风科技、龙马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上半年风光氢储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推动设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金,正在推进首期100亿元基金的注资工作。

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坚持规划先行、布局先行、政策先行,推动出台了《推动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氢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1.0版)》等指导性文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将围绕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力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加快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扎实做好能源保供、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

转变能源开发方式。加快出台《内蒙古风光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方案》,谋划好全区风光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开发时序和开发方式。支持地方企业做大做强,探索以独立开发、合作合资、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推动地方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支持内蒙古区内各级国资公司与央企及区外企业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加快推动区属国企持有开发专项整治清收的煤炭资源。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国家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进度,抓好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并网2000万千瓦。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布局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全额自发自用、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促进全区主要用能行业多用绿电、降耗减碳。深入落实《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1.0版)》,着力优化电网主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配置、调控能力。推进能源绿色生产,在矿内和矿区短途运输推广光伏电站支持的新能源重卡充换电模式,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不断降低能源生产能耗水平。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以风光氢储四条产业链为重点,瞄准各领域各环节重点招商企业,协同基地所在盟市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一批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落地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力争今年补齐产业链断点、短极,2023年补强产业链短板,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配套的市场供给能力。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金的认缴和注资,推动基金以股、债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动首府新能源总部基地建设,推动内蒙古智慧运维服务公司承接央企新能源运维业务。

做强能源供应保障基地。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积极谋划“十四五”“十五五”煤炭接续产能,分类处置停产停建煤矿,提升煤炭保供能力。加快在建电力项目建设进度,强化电力运行监测,抓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确保燃煤电厂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加强煤制油气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建立煤炭、成品油和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提升应急情况下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能源安全生产,严格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能源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附件: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联系电话:0471-6659443

蒙ICP备19004088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