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长辈版 登录/注册 无障碍浏览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栏目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安全监管
公众参与
服务大厅
机关党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暖心专区 登录/注册 政务微信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安全监管
  • 公众参与
  • 服务大厅
  • 机关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绿色赋能 新质发展——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唱响开放合作大戏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5-06-10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保存

在草原最美的季节,一场“国字号”盛会如期而至。

6月9日至11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活动以“绿色赋能 新质发展”为主题,包含1场综合活动和5场专题活动。综合活动是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专题活动包括新材料产业、新型化工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智算产业等5场专题对接活动。活动旨在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内蒙古、扎根内蒙古、赢在内蒙古。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面对国家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内蒙古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叠加机遇,优化政策环境,谋划发展蓝图,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了“孔雀西北飞,凤凰来筑巢”的产业新现象,着力打造西部产业新高地。

 工业筑基  厚植产业新优势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向“新”延伸、向“绿”进发、向“高”攀升,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和“含绿量”。

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条件。内蒙古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好,是国内重要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生产基地。对照全国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内蒙古拥有38个工业大类、127个工业中类、250个工业小类。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3500多亿元一路跃升至2024年10002.3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立足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着力培育发展壮大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9.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近50%,76种产品产能全国第一,是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制造业领域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建材、稀土、生物医药等重点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9%。

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内蒙古现代煤化工综合产能3835万吨,初步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产能均居全国第一,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居全国第二。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共同组成的“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能源,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能源绿色转型取得新突破。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目标。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突飞猛进,内蒙古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崛起,2024年,以风电设备、光伏装备、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左右。

坐拥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内蒙古正着力做大做强稀土产业,打造形成集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区稀土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坚实的产业基础、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为内蒙古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正是吸引“孔雀西北飞”的重要因素。

平台聚力  构建承接新载体

承接产业转移,是内蒙古提升地区发展能级、带动区域整体经济跃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早谋划、早行动,一揽子部署、一体化持续推进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梯度转移、利益共享,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承接规模、产业层级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内蒙古以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为抓手,优化空间载体,助力全区工业经济实现晋位升级。

——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将全区原来的56个工业园区优化调整为83个,解决了跨旗县区工业园区机构设置叠床架屋、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审核公告目录》,明确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协调、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高水平园区创建行动,持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自治区本级累计投入6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91个,实现83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全覆盖。

——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38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低碳创新示范走在全国前列,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高水平园区创建行动的持续推进,内蒙古工业园区载体作用显著发挥,园区体制不断创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群培育成效显著,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

2024年,全区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近80%,千亿级工业园区达3个,500亿以上千亿级以下工业园区达9个。同时,集聚集约成效显著提升,工业园区亩均产值从55万元/亩提升到163.4万元/亩,亩均税收由5.5万元/亩提升到11.2万元/亩,亩均投资由197万元/亩提升到近300万元/亩。

近年来,内蒙古高质量建设工业园区,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抓手,加强产业招商,为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以来,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6000亿元,一批体量大、结构优、带动性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工业园区。

如今,高水平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内蒙古更有底气、更有动能,也面临着更大机遇。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内蒙古的“双子星座”通辽、赤峰两市,明确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蒙东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区域开放合作先行区、绿色发展试验区,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近两年,通辽、赤峰两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承接引进了一大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引资总量大幅增加,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贡献度日益提升。

截至目前,赤峰市已培育形成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1个,化工、医药、食品工业及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1个,赤峰高新区跃升千亿级高新区。通辽市在全区首创“发挥绿电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特色品牌,吸引了一批电价敏感型、绿电偏好型、出口依赖型产业向该市转移。

 环境向优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一场“双向奔赴”,良好的产业生态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服务,确保承接项目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好。

“之前自己跑项目,从前期材料准备到申请办结需要十多天,现在在‘帮您办’专班的协助下3天就申请成功了,真是太方便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分公司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这种用心用情的服务态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呼伦贝尔市营商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这正是内蒙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蒙古瞄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鄂尔多斯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参照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典型做法,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到6.0改革举措,推出1200余项改革措施,全力打造行政效率最快捷、服务管理最规范、企业投资最便利、法治保护最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包头市持续推出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若干措施,创新推出的政商恳谈早餐会已召开34场,共431家企业受邀,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科创、文旅、农业、餐饮、零售等各领域,共收集各类问题500余个,办结率超九成。

在乌海,“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该市深入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全力打造“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高达99.7%,综合受理事项1197项,集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28项,还公布了86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

……

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落地内蒙古。2024年,内蒙古引进到位资金超5300亿元。2025年,内蒙古把助企行动摆在突出位置,印发助企行动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关注的审批效率、金融服务、招投标、清欠账款、科技支持、规范执法等方面问题,提出7项任务、21条具体措施,精准施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将以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契机,用好市场手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投资兴业新动力,共建产业合作新高地,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 国家能源局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国务院各部门网站 国务院各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档案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 各盟市能源局(发改委)网站 各盟市能源局(发改委)网站
    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呼伦贝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通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锡林郭勒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乌海市能源局 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网站工作年报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联系电话:0471-6659443  网站支持IPV6

蒙ICP备19004088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10号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91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政府网站找错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菜单
    ×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安全监管
  • 公众参与
  • 服务大厅
  • 机关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绿色赋能 新质发展——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唱响开放合作大戏

发布时间: 2025-06-10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在草原最美的季节,一场“国字号”盛会如期而至。

6月9日至11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活动以“绿色赋能 新质发展”为主题,包含1场综合活动和5场专题活动。综合活动是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专题活动包括新材料产业、新型化工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智算产业等5场专题对接活动。活动旨在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内蒙古、扎根内蒙古、赢在内蒙古。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面对国家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内蒙古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叠加机遇,优化政策环境,谋划发展蓝图,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了“孔雀西北飞,凤凰来筑巢”的产业新现象,着力打造西部产业新高地。

 工业筑基  厚植产业新优势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向“新”延伸、向“绿”进发、向“高”攀升,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和“含绿量”。

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条件。内蒙古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好,是国内重要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生产基地。对照全国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内蒙古拥有38个工业大类、127个工业中类、250个工业小类。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3500多亿元一路跃升至2024年10002.3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立足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着力培育发展壮大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9.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近50%,76种产品产能全国第一,是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制造业领域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建材、稀土、生物医药等重点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9%。

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内蒙古现代煤化工综合产能3835万吨,初步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产能均居全国第一,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居全国第二。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共同组成的“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能源,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能源绿色转型取得新突破。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目标。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突飞猛进,内蒙古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崛起,2024年,以风电设备、光伏装备、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左右。

坐拥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内蒙古正着力做大做强稀土产业,打造形成集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区稀土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坚实的产业基础、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为内蒙古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正是吸引“孔雀西北飞”的重要因素。

平台聚力  构建承接新载体

承接产业转移,是内蒙古提升地区发展能级、带动区域整体经济跃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早谋划、早行动,一揽子部署、一体化持续推进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梯度转移、利益共享,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承接规模、产业层级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内蒙古以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为抓手,优化空间载体,助力全区工业经济实现晋位升级。

——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将全区原来的56个工业园区优化调整为83个,解决了跨旗县区工业园区机构设置叠床架屋、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审核公告目录》,明确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协调、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高水平园区创建行动,持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自治区本级累计投入6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91个,实现83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全覆盖。

——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38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低碳创新示范走在全国前列,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高水平园区创建行动的持续推进,内蒙古工业园区载体作用显著发挥,园区体制不断创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群培育成效显著,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

2024年,全区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近80%,千亿级工业园区达3个,500亿以上千亿级以下工业园区达9个。同时,集聚集约成效显著提升,工业园区亩均产值从55万元/亩提升到163.4万元/亩,亩均税收由5.5万元/亩提升到11.2万元/亩,亩均投资由197万元/亩提升到近300万元/亩。

近年来,内蒙古高质量建设工业园区,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抓手,加强产业招商,为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以来,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6000亿元,一批体量大、结构优、带动性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工业园区。

如今,高水平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内蒙古更有底气、更有动能,也面临着更大机遇。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内蒙古的“双子星座”通辽、赤峰两市,明确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蒙东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区域开放合作先行区、绿色发展试验区,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近两年,通辽、赤峰两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承接引进了一大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引资总量大幅增加,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贡献度日益提升。

截至目前,赤峰市已培育形成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1个,化工、医药、食品工业及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1个,赤峰高新区跃升千亿级高新区。通辽市在全区首创“发挥绿电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特色品牌,吸引了一批电价敏感型、绿电偏好型、出口依赖型产业向该市转移。

 环境向优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一场“双向奔赴”,良好的产业生态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服务,确保承接项目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好。

“之前自己跑项目,从前期材料准备到申请办结需要十多天,现在在‘帮您办’专班的协助下3天就申请成功了,真是太方便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分公司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这种用心用情的服务态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呼伦贝尔市营商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这正是内蒙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蒙古瞄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鄂尔多斯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参照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典型做法,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到6.0改革举措,推出1200余项改革措施,全力打造行政效率最快捷、服务管理最规范、企业投资最便利、法治保护最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包头市持续推出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若干措施,创新推出的政商恳谈早餐会已召开34场,共431家企业受邀,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科创、文旅、农业、餐饮、零售等各领域,共收集各类问题500余个,办结率超九成。

在乌海,“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该市深入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全力打造“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高达99.7%,综合受理事项1197项,集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28项,还公布了86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

……

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落地内蒙古。2024年,内蒙古引进到位资金超5300亿元。2025年,内蒙古把助企行动摆在突出位置,印发助企行动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关注的审批效率、金融服务、招投标、清欠账款、科技支持、规范执法等方面问题,提出7项任务、21条具体措施,精准施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将以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契机,用好市场手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投资兴业新动力,共建产业合作新高地,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附件: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联系电话:0471-6659443

蒙ICP备19004088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91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